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怎样才是最好的?今天推荐的5本书,主角们在经历出走、碰撞、生死和磨合后,找到了各自的答案。虽然答案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底色都是平等、尊重与理解。
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巴克曼记录下了许多新手父母必然经历的抓狂瞬间,还给儿子写了13条好笑但有用的人生秘籍,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生存法则就是“不要和你妈争辩”。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故事,讲述了两代人之间的深情、碰撞、疑惑和无法缝合的生命之憾。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也学会如何真正地理解和尊重父母,如何向彼此表达爱。就如作者所说:“亲密的人,相互之间要学会说感谢。表达爱,是弥合创伤最好的药。”
一场意外的灾难让塞尔玛的儿子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整理房间时,她发现了儿子的梦想清单,于是决定亲身体验这些梦想,并拍摄下来带到儿子的病房。
在体验这些梦想的过程中,不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母亲对自我的反思:因为忙于工作忽略儿子的成长和感受,因为狭隘对儿子的爱好全盘否定,明明这些也是自己十几岁时会感到愤怒的事情,但自己却让儿子陷入了同样的境地。
这本书中的“父女”关系有点不一样,作者的女儿是他的狗狗梅茜,全书也是以梅茜的视角写成。
或许比起宠物离不开人类,人类更需要宠物的陪伴和温暖。就像梅茜一直陪伴在作者身边,从结婚时的花童,离婚后最重要的财产,到人生最窘迫时期的伙伴。这本书不只是狗狗视角的狗生,也是作者生活轨迹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