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奋斗不辍的脚步中,总有激励鼓舞的力量,也许就是一本可以慰藉心灵的好书。在我们紧张忙碌的时光里,总少不了阅读的指引,它是我们人生路上前行的航向。一本好书,是一轮明月,是一座灯塔,是一杯香茗,带给我们幸福感、获得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推动全省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构建书香社会,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广播电视台主办,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节目中心承办的 “书香三晋 文化山西”2023山西省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于2023年元旦正式拉开帷幕。
2023年元旦开始,不同行业的朗读者,医生、警察、艺术家、作家、出版人、大学教授,还有来自各省的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将为大家分享阅读感受,诵读精华篇章。
我记不得有多少次和当地的朋友多次深入到洞庭湖腹地、长江集成孤岛,去经历今天的变迁,也经历过去的光阴。那里有许多的小村庄,七星、红旗、春风、采桑、六门闸,只是其中的地名代表;有叫出名或不认识的草木、虫鱼、鸟兽,是探察荒野的指南;遇到很多命运各异的渔民、胸怀壮志的保护区工作者、天南海北的外来者,在水面照见自己的模样;我在渔民家中借住,也在冬天空旷无人的湖上坐船夜宿过。那些日子,我见到了与过去认知中不一样的湖,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广阔的性情、心灵。那些经历过风浪的人,也正是在水流之中获得生命的力量。
水的内涵远比我们见到的模样要复杂。在与水的对视中,我看清人,也看清自己。我带着敬畏、悲悯、体恤的“偏见”,沿着水的足迹寻访。我选择将行走的笔墨放在湖区许多既普通又不寻常的人身上,试图在打捞他们的人生往事时将属于江河、湖泊的时光挽留,学习承受艰难、困阻与死亡,尝试以超越单一的人类视角,去书写从城市奔赴偏僻之地的“我”对生活、生命与自然的领悟。遇见的人们,从不吝啬地讲述他们的过往,与水在一起的遭际。那里抬头有星辰闪烁,侧耳有风声尖利。这些忽略的、消逝的、遗忘的过往被我逐一唤醒。我像是撒下对人的生存状态共情与关怀的种子,也愈加敬重那些历经艰难的开拓、生生不息的勇毅。因为有那些纷纭、繁杂,也就有了澄明、肃穆的镜像。我心中流淌感伤、悲情,也流淌感动、豪迈。总会有莫名的时刻,于江湖之上、时空之中碰撞,江湖儿女的命运也于此引啸长鸣。
天地间,水流旁,光影里,我始终会看到一个人,与自然万物一起风雨同行、相濡以沫、坚韧生长。那又不仅是一个人,而是前赴后继的一群人。
中华文促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文促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声境界”平台创办人。
到了一定的年龄,人生的所有疑惑几乎可以全部浓缩成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想起曾经让自己开心的许多事,比如她五岁时嗅到的母亲皮肤上的香味;她们咯咯笑着从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中逃到别人家的门廊下避雨;父亲微凉的鼻尖贴在她的脸颊上;毛绒动物玩偶脏兮兮的爪爪(她不让父母洗它)拥有安抚心情的魔力;全家最后一次去海滨度假时海浪轻拍礁石的声音;在剧院里鼓掌;看完演出,她们走在街上,微风吹乱了她姐姐的头发。
除此之外,能够让她开心的事物非常有限: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趁肯特睡着时,伸出手掌感觉他的心跳;孩子们的笑;阳台上的风;郁金香的味道;真挚的爱。
人生的乐趣本来就少得可怜。无论是谁都很少有机会留在原地,拒绝在时间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在快乐的漩涡中永远沉溺下去;也无法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激情。
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条件适合,可能有几次机会能够做到上面这些。长大后,就是漫长的、大气都不敢喘的卑微生活。谨慎自持让我们不再为了纯粹的快乐大声欢呼,即便笑得出来,也总有一丝羞耻感挥之不去。还记得成年后的你痛痛快快地笑过几次吗?
从人类常识的角度看,所有的激情都很幼稚,是平庸和天真的表现,不属于我们习惯的东西,而是本能。它们会把我们压倒推翻,淹没我们,殊不知其他的情感属于地球,然而激情的居所遍及整个宇宙。
激情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予我们什么,而是它要求我们如何冒险,有时候甚至需要放下尊严,忍受别人的不解、嘲笑和否定。
朋友您好!我是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牛凯,新的一年从阅读开始,在今年读过的书里,我最喜欢史蒂芬盖斯的作品微习惯。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每个人都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一个好习惯的形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利用微习惯的方法,我感觉她确实帮我养成了一些很好的习惯。因此,我希望将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同时,我也想为大家分享书中的一段文字。
微习惯的本质决定他几乎不会让你在还没做的时候就感到困难,这个重要的优点在你超额完成任务时更为显著。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吗?30分钟锻炼就像一座高山一样,那次锻炼的感知难度很高——我感觉到的困难比实际的大得多。可是,当我决定以一个俯卧撑开始,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继续时,感知难度显著下降了。在任何计划中,设定微目标都是降低感知难度的最佳方式。
即使是从做小事开始,你也会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在你行动之前,大脑只能想象某个行为会是怎么样的,按我最初的推测,30分钟锻炼就像攀登珠峰一样艰难,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一项活动需要脑力或者体力时,高估其难度是很正常的。我从1个俯卧撑开始,最终完成了30分钟锻炼,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最初的感知难度是多么离谱。
采用微习惯策略的结果:自我损耗极少(即使在完成预定目标后继续前进的过程中)。开始行动的理由是最难找到的,因为目标的重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一旦开始,我们会觉得似乎需要达到最初的目标才算得上成功,这就是我们不愿意启动那些让我们闻之色变的计划的原因。如果最终做不到,我们宁可不开始。所以,采用微习惯策略就简单多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太小,根本不存在过早放弃的风险,从小任务做起,然后接受做这件事的现实,你便会发现小小的一步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难,也会发现继续下去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