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要想从事创新,超越前人,必须要大量阅读国外的文献,掌握国外最新产品的功能,要非常关注国外技术发展的趋势,要了解技术的前沿。只有了解了国外的前沿,我们才能结合国内的情况和需求超越他们。我们要预测市场未来的需求。我发现,凡在国外前沿的东西,过了三到五年,就会变成国内热门的东西,比如在出版领域,像可变数据印刷、快速数码印刷这样一些国外三五年前开始流行的技术,今天在国内已经逐渐流行起来。所以,了解国外的状况才能超越前人,才能掌握需求。而需求是创新的重要刺激。

第三,有了需求,看到人家的不足,能否创新还取决于创新团队的基础。在IT领域,创新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工程实践的结合,这才使创新成为可能。我发现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往往都跟新的数学算法及新的系统机构有关系。

第四,创新和市场要形成一种正反馈作用。这是比尔.盖茨讲的一句话。意思是创新的成果变成商品,在市场上会表现出优势,这个优势哪怕只有一点点,一旦进入市场大量推广,就会从市场反馈回来新的改进需求的刺激,使技术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方面我们也有深刻体会,比如在windows上开发软件,我们可能是国内最早的。MSwindows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windows1.0开始,经过差不多近二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正反馈的过程。这样的正反馈过程往往刺激技术不断往前发展。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中国经济发展走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近四十年计算机领域新的重大发展,大多数都是企业完成的。贝尔实验室获得了11人次的诺贝尔奖,但贝尔实验室的方针是把新技术、新产品作为实验室的重点,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副产品。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家。一项技术可以是一个企业很快的发展,但真正的长期发展必须要靠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是主宰企业的核心。企业家本身不一定要懂得技术,但他应该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比如说IBM的前任总裁郭士纳,并不懂得技术,却拯救了IBM,使“大象能够跳舞”。他非常重视技术人员的意见,每年有两个月“泡”在技术人员中间,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再比如SUN公司的总裁、创始人麦克米勒是商学院毕业的管理专家,但是他非常重视技术人员的意见。属下一名雇员发明了JAVA语言,但由于想法得不到发展,向麦克米勒提出辞职。麦克米勒听完后非常动情,决定留下他。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支持他发展。结果现在JAVA成为国际标准,JAVA的使用人数超过了C语言,SUN公司就此得到了新的发展。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